《健康報》對和平醫院全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進行報道
托管:從“縣級強”到“縣域強”
2017年托管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人民醫院,2021年相繼托管武鄉縣人民醫院、長子縣人民醫院、壺關縣人民醫院。這幾年,通過托管,山西省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全面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形成從“城市強”到“縣級強”再到“縣域強”的發展格局。
實現市縣鄉村四級轉診
為減輕縣域百姓外出就醫負擔,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對托管醫院的雙向轉診進行重新布局,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尤其是村醫納入雙向轉診團隊統一管理,形成市縣鄉村四級轉診模式。
和平醫院副院長王龍介紹,為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該院為轉診患者開通綠色就醫通道、免收門診掛號費、優先安排住院等,打造30分鐘急救圈。對不具備轉診條件的患者,確保在30分鐘之內給予所在醫療機構必要的急救指導。
武鄉縣人民醫院被和平醫院托管后,開通了空中救援通道,有效擴大了縣醫院急救服務半徑,縮短了急危重癥患者院前救治時間。
“和平醫院2021年5月開展第一例危重癥患者空中轉運救援,不到一年時間里進行了11次救援。其中,8次是對托管醫院的危重癥患者的轉運,包括5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例腦出血、1例全身多發傷。在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空中救援過程中,胸痛中心醫護人員在飛行過程中進行術前評估、術前談話、術前采血、辦理住院手續并簽署術前同意書,患者在飛機降落的第一時間被直接送入導管室進行急診PCI治療?!痹撛杭本戎行闹魅畏綄幗榻B。
上黨區人民醫院被托管4年來,基層首診率從2017年的15%提升到2021年的37%,縣域就診率從2017年的22%提升到2021年的58%。
變“輸血”為“造血”
為了解決縣醫院醫療專業人才短缺、鄉鎮衛生院專業人員醫療技能退化、村衛生所村醫年齡老化等人才短板問題,和平醫院不僅采取下派專家常駐分院的形式進行“輸血”,還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基層培養人才,主動“造血”。
該院老年病科主任郭娟娟曾擔任牛家掌村的“第一村醫”?!按謇锎蠖嗍橇羰乩先?,慢病管理意識淡薄,當地村醫沒有受過正規醫學教育,不能很好地對老人進行有效的健康指導。駐村一年來,我們對壺關縣的7個鄉鎮21個村的村醫進行了健康教育培訓,開展了規范化心肺復蘇操作指導、良性位置性眩暈(耳石癥)的復位操作培訓、胰島素注射技術培訓等,受到了基層醫護人員的歡迎。”郭娟娟說。
記者了解到,該院還對托管醫院制定了“三年能力提升計劃”??h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定期到和平醫院輪訓,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到縣級醫院輪訓,村衛生所村醫到鄉鎮衛生院輪訓。到和平醫院輪訓的醫務人員免進修費、住宿費、餐費,補績效。
王龍說:“醫院還選派學科帶頭人擔任托管醫院的學科建設導師,結合縣醫院的學科現狀和縣域百姓的就醫需求,對托管醫院的學科進行重新規劃設計。上黨區人民醫院被托管后,神經內科、內分泌代謝科、兒科、影像醫學科、超聲醫學科在全市各縣區綜合醫療服務能力排名中跨入第一方陣?!?/span>
探索線上醫療新模式
和平醫院2021年3月開始運行互聯網醫療,主要面向鄉村患者。該院互聯網醫療部主任趙琥介紹,鄉村老年人慢病比較多,村醫不能夠滿足慢病指導的需求,醫院通過搭建遠程醫療協作平臺,把遠程醫療服務站布設到了鄉村,覆蓋長治市7個縣區的281家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和平醫院專家可以聯合縣醫院專家進行遠程會診、協同門診以及遠程培訓等,逐漸形成“小病在鄉村、常見病在縣、疑難病在和平”的四級聯動模式。和平醫院還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了遠程影像診斷平臺。
據悉,和平醫院4個分院正逐步推進遠程超聲診斷工作,這將為縣醫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創傷急救中心建設提供必要的支撐。
(本文刊登在《健康報》2022年5月5日 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