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討論?中層干部對標一流述職】
凝聚學科實力 多途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醫學檢驗系主任 紀愛芳
一、2018年度工作開展情況
(一)基層黨組織建設方面
黨總支按照學習型黨組織的要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各類會議精神,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堅持每月黨建工作匯報制度,按照學科和黨建雙帶頭人的要求對教工黨支部書記做了調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黨日活動,進行學生黨課宣講7次,堅持每周的黨員學習制度,按期進行了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2018年度檢驗系黨總支全體黨員沒有任何違紀行為發生。
(二)行政業務工作方面
1.教學工作:“技能強化訓練”是檢驗系的辦學特色,2018年對所有指導教師進行了考核考評,實現了教學、考核標準化、規范化;與江蘇大學簽署校際“慕課”教學合作戰略,開設《臨床基礎檢驗技術》慕課課程;開展了檢驗系青年教師賽講,進一步提高了檢驗系教師隊伍素質;率先實行班級多導師制,選拔了22名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優秀教師作為導師,每位導師負責聯系8-10名學生,不定時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指導人生規劃、訓練科研思維;我系教師參加教學基本功大賽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各1項、省級一等獎2項及校級一、二等獎各1項;2名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檢驗技能大賽上分別獲得三等獎和優秀獎。
2.科研工作:我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省“1331”重點創新團隊項目和省教育廳服務產業多學科群“消化道腫瘤的綜合防治”項目;全系教師發表科研論文8篇,其中SCI收錄1篇;參與省級課題4項;撰寫專著1部,參編國家級教材8部。
3.學科建設:成為全國高等院校醫學檢驗專業校際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我當選理事;成為全國醫學檢驗專業聯盟單位;組織檢驗系教師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和培訓5次;完成了實驗室搬遷,增加了教學實驗室面積;新增實踐基地3所。
二、對標對表全國“雙一流”高等醫學院校的差距及成因
目前檢驗系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生培養為主導,兼有醫學檢驗專業型碩士培養。全國檢驗技術專業辦學較好的院校有上海交大、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江蘇大學等。
(一)對標“雙一流”,差距如下:
1.師資隊伍人才建設方面。具博士學位教師嚴重不足(在崗在職共2名);高學歷高職稱教師數量不足;在優秀教師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軟硬環境方面都有差距;“雙一流”高校重視人才,啟用具有突出教學、科研成績的優秀人才擔任部門負責人,以利于能夠最大程度的調度和使用資源,以最高效的速度轉化教學、科研生產力。
2.學科專業建設方面。 學科、學術交流數量不多、質量不高;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僅為省級特色專業,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學科建設經費不足,研究團隊不完善。雖然我們也有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但和鄰近的新鄉醫學院相比,他們每年可申請到10余項,SCI收錄論文數十篇,相比之下差距還是非常大。
3.教學、社會資源方面。深層次校企合作不足,優秀企業等社會資源爭相聚集于“雙一流”院校,我們的助力更加單薄。
三、分析原因主要有:
1.改革意識不強、解放思想不夠。思想上對政治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平時雖然經常參加政治學習,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視,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時缺乏思考。以前總認為自己是一名業務干部,把業務工作干好干扎實就可,現在我已經意識到只有系統認真地學習政治理論知識,才能更好地指導業務工作,兩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促進的。
2.創新意識不強、責任擔當不夠。用學到的政治理論改造自己世界觀和人生觀方面做的不夠,表現為開拓創新精神不太強,有時對工作標準要求的不高,不能積極地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
3.視野不廣、故步自封。有時思想上有得過且過的消極念頭,主動引進外來資源的力度不大,對外宣傳的渠道單一。
4.深入實際不夠、服務意識不強。群眾路線的領會不夠,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不強。沒有堅實任何時候都要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自己得失的衡量標準。
5.對標一流、目標不高。有畏難情緒,思考問題不夠深入,與上級領導、部門交流較少,學習先進經驗不足。
6.作風不硬、效能不強。存在好人主義、形式主義思想。處理問題時的原則性有時不強,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礙于情面,能不提的就不提,具體制度的落實不夠嚴謹。
三、對標對表“雙一流”高等醫學院校的措施
針對上述諸多差距,可采取的具體舉措如下:
1.解放思想、強化創新意識。從師德師風入手,抓好思想道德建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注重業務能力提升,不斷更新知識、把握教育的真諦,了解學生發展的規律,熱愛關心學生,對他們因材施教,采用翻轉課堂、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
2.多渠道、多途徑增強師資隊伍建設。引進優秀碩、博士人才;培養現有教師提升學歷;選派骨干教師到國內“雙一流”院校甚至國外知名大學訪學研修;積極參與校際學科交流,爭取加入各種專業學科團體,與知名大學建立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積極爭取承辦各類學術會議的機會,宣傳、擴大學校和院系的知名度,對教師的管理既有激勵又有淘汰機制,2018年檢驗系爭取到的“維康獎教金”極大地鼓勵了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加強系部思想文化建設,增強學科團隊精神。
3.凝聚學科實力、提升學科影響力。進一步凸顯學科特色,制定具體的年度和階段性發展目標,積極開展新技術,增強學科活力。加強國內外科研協作,拓寬研究視野,引進科研崗位人才;建立從臨床問題——疾病資源——基礎研究——樣本驗證——臨床轉化的科技發展模式;充分利用醫學檢驗豐富的臨床樣本資源,深入開展基礎與臨床對接工作,從項目申報、論文發表、研究生培養等方面支撐學科發展。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2019年,是充滿希望的一年。面對新的歷史使命,面對與雙一流院校的差距,我們要把學校未來的發展、把學科建設的發展作為不可推卸的責任。“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重要的是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今后我將解放思想、對標一流,攻堅克難、勇于擔當,為把我校建設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等醫學院校而努力奮斗!